六安80后青年设计新型“鱼漂”获国家专利
录入编辑:安徽文广 | 发布时间:2024-03-14
精致考究的外观、独特的漂尾设计,可以让钓手更好地观测漂尾目数,近日,六安一位80后小伙设计的一款新型鱼漂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鱼漂(也叫鱼浮、浮子),对于许多爱好垂钓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垂钓时的必备工具,人们可以通过鱼漂的动静,迅速判断出鱼儿的吃食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鱼漂大多用鸟类的羽毛、木材、芦苇等较轻的材料做成,性能有差异,形状也是多样。现年36岁的吴其保是六安市自来水公司的一位工程管理员,同时也是一位鱼漂制作爱好者,他此次获得国家专利的鱼漂,漂身材质为芦苇,漂脚材质为碳纤,漂尾材质为玻纤,最细处直径仅0.4毫米。整个作品历时一个多月做成,主要的创意在于漂尾设计。
“以往大家只注重漂身形状变化,不太注重漂尾设计。而我的作品设计理念,是在不增加漂尾直径的情况下,通过色彩分隔变化设计,让钓手可以更清晰地观测到漂尾目数,从而提高垂钓效率。”谈及自己的设计心得,吴其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说起为何会和鱼漂制作结下不解之缘,吴其保说,这还得从他的幼年经历说起。小时候,他生活在农村,房前屋后的小水塘是儿时的乐园。从8岁起,他就学会了钓鱼。一根细长竹竿、一根鱼线上拴上鱼钩,一根鹅毛管剪成多段制作成的浮子,就是这样的简易钓具,不仅让他经常收获满满,也体会到了垂钓的独特乐趣。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吴其保依然对钓鱼有着浓厚的兴趣。每逢周末,他就会骑着一辆单车去野外钓鱼。这时候,垂钓的工具要比幼时的简易工具高级了一些。在所有的垂钓工具中,鱼漂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其灵敏度直接关系到垂钓的结果。痴迷垂钓,又有感于鱼漂的神秘,吴其保开始萌生自己在家制作鱼漂的想法。
从2008年起,吴其保开始学习制作鱼漂。他先从网上买来工具、材料,而后在进行漂材切割、塑形、漂尾漂脚定型、拆线、打磨、上漆等工序,最终经过反复打磨之后,才能形成成品。当然,制作的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手工制作鱼漂,给吴其保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除了平时工作、生活,一有空,他就会坐在桌前,潜心制作鱼漂。每制作出一个满意的成品,都会感受到一种收获的喜悦。而平日里,吴其保也会用自己制作的鱼漂去钓鱼,感觉非常“享受”。
此次成功申请国家专利,给了吴其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未来,他希望能够做出更好更实用的鱼漂,提供给广大钓鱼爱好者。